溫州市建設小學八 十周年校慶紀念畫冊編輯設計大綱
一、策劃構思
(一)鎖定學校文脈 展示建小魅力
以學校獨特鮮明、源遠流長的
文化底蘊——水、木、石、金(鐵)、建(建設)的為文脈,構建紀念畫冊獨特而完整的內容體系,通過
優美的畫面和唯美的文案展示建設小學80年的非凡風華。讓畫面本身以生動直觀的形象,反復加強視覺和
心理印象。從視覺心理來說,寓多樣于統一之中,同中見異,于統一中求變化,形成既多樣又統一,既對
比又和諧的藝術效果,形成藝術感染力。
(二) 展示校友校本 播揚歷史
名校
在教育實踐中,人們心里都有自己崇拜、仰慕或效仿的對象,而且有一種想盡可能地向他學習靠
近的心理欲求,從而獲得進取的動力和豪情。這樣通過針對人們對名人偶像仰慕的心理,將育人信息傳達
給讀者。由于名人偶像有很強的心理感召力,故借助80年來學校久負盛名的人物作榜樣,可以大大提高畫
冊的印象程度與內涵,產生不可言喻的說服力,誘發讀者贊譽校友、學習名人,播揚名校。
抓住和強調建設小學80年發展與眾不同的特征,并把它鮮明地表現出來,將這
些特征置于畫面的主要視覺部位加以烘托處理,使讀者在接觸言辭、畫面的瞬間即很快感受到,對其產生
注意、發生興趣,達到感染觸動的目的。著力加以突出和渲染的特征,一般由富有個性化的形象和與眾不
同的特殊情景、標志事件來決定。
(三)、對比烘托手法 托物傳情言志
把
校史中不同時代背景下的人事、景物放在鮮明的對照和直接的對比中來表現,借彼顯此,互比互襯,從對
比所呈現的差別中,達到集中、簡潔、曲折變化的表現,突出一種趨向于對立沖突的藝術美,從而更加鮮
明地強調或提示校歷特點,給讀者以深刻的視覺感受。一切藝術都受惠于對比手法的成功運用,不僅使主
題加強了表現力度,而且飽含情趣,能擴大作品的感染力,使貌似平凡的畫面隱含豐富的意味,展示主題
表現的不同層次和深度。
“感人心者,莫先于情”,藝術有傳達感情的特征,審美就
是主體與美的對象不斷交流、感情產生共鳴的過程。在表現手法上側重選擇具有感情傾向的內容,以美好
的感情來烘托主題,真實而生動地反映審美感情而獲得以情動人、感染人的力量,這也是現代校園畫冊設
計應突出的文學側重、美的意境與情趣的追求。
(四)、標新立異求變 煥發華
姿華彩
以寫實為前提,將精美的質地和審美功能引人入勝地呈現出來,著力突出畫面本身最動人的要
素,運用色光和背景烘托,增強畫面的視覺沖擊力。然后在一般中求新奇變化,進行合理夸張,或通過豐
富的聯想,突破時空的界限,擴大藝術形象的容量,加深畫面的意境,引發激烈、豐富的美感共鳴。或者
借題發揮,進行延伸轉化,追求“婉轉曲達”、含蓄隱伏而意味無盡。或借助巧妙的創意產生諧趣感,讓
人過目不忘、經久回味。適當以浪漫主義手法寫意,對立體復雜形象進行強調、取舍、濃縮,以一點觀全
面,小中寓大,以小見大,以小勝大,體現靈活性和豐富的表現力。喚起讀者的經驗聯想,最終構成者獨
特審美形象,產生強烈的感染力量。
二、策劃與設計大綱
1、校慶紀念冊主題策劃——八秩風華 善建善育
2、校慶紀念冊篇章結構及主要內容組成
建小文脈提
煉:融鑄水木金石,建設名校基業
展示建設小學文化底蘊和辦學思想、
校訓理念:水、木、石、金(鐵)、建(建設)。以建設小學具有代表性、象征性的名家遺跡、歷史文物
、自然景觀圖片詮釋校訓內涵,體現學校德教本源。畫面設計要求古樸、典雅、莊重。
第一篇章:金聲玉振 集成建
樹——知名校友風華錄
集大成也者,金聲而
玉振之也。——戰國教育家 孟子《孟子 萬章下》
按時代發展脈
絡,突出展示從建設小學成長起來的那些知名校友的光輝形象,集中展示著名校友的成長歷程和生平業績
,樹立楷模,弘揚他們的美德才情和人生智慧。畫面風格既高雅莊嚴又平易近人、和藹可親。
第二篇章:八秩風云 善建善育——建
設小學80年校史概覽
善建者不拔,善抱者不脫。——春秋
思想家 老子《道德經》五十四章
1、善建者的足跡
精
心提煉學校80年發展史脈,按事體邏輯分項編輯校史大事資料,真實反映建設小學80年沿革變遷、曲折發
展、開拓創新及重要辦學成就。本篇章重在述史紀事,形象再現學校歷史過程中具有重大影響的大關節、
大事件、大場面、大變革。畫面寫實中兼有創意,設計上注重形成對比視覺印象。
2、善育者的風采
內容以反映學校師資骨干隊伍的敬
業奉獻、艱苦創業精神,按時間順序展示歷任校長、名師風采形象,反映人事變化隨時代更迭的景象。重
點表現歷任校領導的睿智風采、業績貢獻,設計上追求莊重、大氣、簡約。
弘揚建設小學的辦學精神
,展示已經取得的輝煌成果。內容包括現任校長、班子成員、全體教師、辦學特色、主要榮譽成就等,全
面反映教學教研、師資隊伍建設、學生學習、活動和校園文化開展等情況。要求體現特色、突出重點,陽
光朝氣、充滿活力。
第三篇章:青蔥歲月 畫
色時光——校友回憶文章、攝影作品、經典鏡頭剪影
留印在時間長河中
的歷屆畢業留影、美好生活記憶,師生情誼,現在活躍在社會各崗位戰線上的知名校友情況描述等。重在
回憶群體學習、體育、實踐、演藝、交游等美好畫面。
第四篇章:翰墨飄香 沐硯流芳——題詞
主要領導、校友書畫題詩題詞
,有關名人專家視察、關愛、祝賀、禮贊等內容的文字記錄。有校慶題詞、受贈墨寶、嘉賓繪畫、攝影、
個人文集創作等。突出豪邁情懷、筆墨韻致、藝術品位和現代審美追求。
三、整體風格把握:
古樸典雅、清逸俊嘉、文化韻
味悠長,裝幀精美檔次。
《沐硯學記》系列叢書
序
源
起水木石,薪火永相傳。永嘉縣私立水木石初級小學——永嘉縣中央鎮七八保聯立國民學校——溫州市私
立水木石小學——溫州市打鐵巷小學——溫州市建設小學——溫州市建設小學(集團學校),這一切,構
成了建設小學清晰而凝重的發展歷程,崢嶸與滄桑彌漫其中,榮耀與輝煌掩映其間。這所創辦于1928年的
學校,已成為溫州城區基礎教育的領頭雁和集團化模式辦學的成功典范。
溫州市
建設小學,一個讓社會廣泛認可的歷史文化名校。這里陽光明媚、桃李芬芳、沐硯生輝、文脈悠長,是溫
州獨具特質與魅力的教育勝地。八十年來,無數莘莘學子在這片充滿智慧的樂園里汲取知識,陶冶性情,
奠定人生基礎。八十年來,無數辛勤園丁在這片春意盎然的樂土上傳道、授業、解惑,享受專業成長,奉
獻青春、桃李天下,用智慧和激情刻畫把最初教育夢想。
2008年12月,溫州市
建設小學將迎來建校八十周年華誕,這是建設小學繼往開來發展史上的一件盛事,也是鹿城教育界和溫州
教育界的一件盛事。《沐硯學記》便因此應運而生。
《沐硯學記》,一部展示建設小
學名校風貌的嘔心之作,林培明校長攜手全校師生精心打造的教育教學精品,色彩斑斕的沐硯文化長卷,
值得徜徉的建設精神寶庫。
《學記》有言:“故學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
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強也。故曰:教學相長也”。《沐硯學記》傳承《學記》之精神,以建設
小學的三尺講臺為陣地,激揚教育思想,演繹教育方法,剖析教學案例,展示教學成果,梳理辦學歷程,
從現實的表面一步一步走入教育文化的深處,金聲玉振,木鐸長鳴。
《沐硯學記》,
以教育文化的視野,將抒情、敘述、思辯融為一體,全方位、多視點解讀建設小學品牌文化里一個個蘊含
魅力的意象,詮釋“減負提質”的方法,捕捉“沐硯文化”的靈魂,感悟建設小學的精神,展示“善建者
育”的開放胸襟和大千氣象,使我們建設小學與時俱進、掛帆濟海的教育抱負。
《沐
硯學記》,一部觸摸建設小學教育文化根系的生動且精彩的文集,具有純粹的教育文化品質和較高的教學
實踐價值,它展示的教育教學細節和觀點,可以為我們提供啟迪,惟愿與有心者細讀之,共勉之。
在此,祈愿建設小學厚德篤行,止于至善;英才輩出,以經邦國。
是為序。
&nb
sp;  
; &
nbsp; &nb
sp;  
; &
nbsp; 林世南
&nbs
p;
&n
bsp; &nbs
p;
2008年冬
---網址鏈接 :www.wzjsxx.com